close

《名人堂》

不食人間煙火的勇氣

【焦元溥】

相信許多觀眾對「舞動人生」(Billy Elliot)一片仍記憶猶新。這部電影以英國北方破敗小鎮礦工罷工開場,講述十一歲小男孩比利在貧困中熱情擁抱芭蕾舞的故事。這是部笑中帶淚的電影。讓人感動的不只是小男孩的堅持,更是他追求並實現夢想的勇氣。

故事中,比利如願進了皇家芭蕾學校,電影在他飛躍畫面中停格。然而導演不會告訴你的,是夢想背後的現實。

不談其他,光是讓比利「腳踏實地」的舞鞋,一雙雙都所費不貲。雙腳既是舞者靈魂之所繫,舞鞋自然關係演出成敗。除了美觀,更要舒適合腳,因此得由老練師傅專門縫製,若要搭配戲服還需特別設計。英國皇家芭蕾舞團九十三位舞者,一年一百六十場演出,從授課、練習到表演共需四萬八千四百八十雙舞鞋;也就是說,暫且不論薪水、製作、行政、宣傳等費用,光是買鞋,一年開銷就要廿二萬五千英鎊,折合台幣一千一百廿五萬。

在皇家芭蕾舞團之外,倫敦柯芬園也以歌劇聞名,其演出成本更勝芭蕾。雖然門票昂貴,若無民間捐款,皇家歌劇院與芭蕾舞團絕對無以為繼。但即使現在英鎊大跌,倫敦深陷金融危機,柯芬園高水準的歌劇和芭蕾仍然時常滿場,小額捐款依舊踴躍不停。

為什麼一向市儈的倫敦人仍願如此支持藝術?因為他們記得太清楚了,現在哪裡是最糟糕的時日!二次大戰倫敦慘遭納粹轟炸,音樂廳被迫關閉之時,鋼琴家海絲(Myra Hess)夫人在國家藝廊舉辦音樂會,兵燹中竟策畫了一千六百九十八場,共約八十二萬聽眾參與。

戰時英國遠比今日台灣淒慘,但倫敦仍然需要並支持藝術,其理不言可喻———時局越壞,越需要勇氣,因為夢想正在勇氣中成長,而沒有夢想就沒有希望。

無論是舞者的跳躍迴旋或演奏家的繁複指法,他們所成就的並不只是炫技動作或燦爛美聲,而是在那姿態與聲響之外,關於美、藝術、人生的永恆追求———而你的支持與鼓勵,在這經濟衰退的關鍵時刻顯得格外重要。只要願意盡一份力量,你可以幫助各式各樣的比利實現他的夢想,而幫助比利正是幫助自己。

畢竟災禍榮景如四時遞嬗,但我們不能等到太平盛世才去學習如何安定自己的心靈。十年後當我們回顧當下亂局,你的記憶會是什麼?是抱怨年終少了一個月,哀嘆投資獲利不如以往,還是曾經在紛擾世事裡,曾以得來不易的金錢聽一場音樂會,看一場好表演,讀一本好書,在藝術與知識中找回心底最初的夢想,並以夢想將人生照亮?

或許在這樣的時局,我們真正需要的,其實是支持藝術的信念,擁抱夢想的熱情,以及一點點不畏人言,不食人間煙火的勇氣。

(作者為樂評家,現為倫敦國王學院博士生、大英圖書館愛迪生研究員)

【2009-01-29/聯合報/A4版/要聞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精靈 的頭像
    精靈

    漫步心靈深處的精靈

    精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