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娜貝爾.李 |
愛格‧艾倫坡……這一位精神躁鬱,到後來幾近狂亂的酒鬼詩人的最後詩作,竟有如卡通童話般的夢幻,純真而矜貴,且帶著一種虛靜絕俗,不食人間煙火的氣息,後來它終究成為英美,甚至全世界文壇的經典詩篇…… 一再成為作家靈感的來源 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的大城查爾斯敦,自古以來流傳著一則淒美的愛情故事:一名水手和一位女子兩人相遇,一見鍾情,隨即相約相戀墜入情網,然而這件事卻不被女方的父親所允許,並極力禁止雙方的往來,因此一對戀人就只好跑到人跡罕至的墓地裡,偷偷持續兩人的約會。但隔不多久,輪船在查爾斯敦停駐期限已屆,水手非得隨船離港,跟他的情人分手不可了。 隔了許久,他輾轉得知愛人竟已死於黃熱病,他兼程趕來奔喪,死者的父親卻拒絕他參加喪禮。不能得知愛人所埋藏的墳墓在何處,無可奈何,他只好獨自來到當初兩人偷偷約會的墓地,舉哀默禱,聊以弔慰愛人在天之靈了。 這一則故事女主角的名字,據說叫作「安娜貝爾.李(Annabel Lee)」。 以恐怖怪誕小說聞名於世的美國作家詩人愛格‧艾倫坡,1849年他死亡的四個月前寫下了最後一首詩,詩題即為〈安娜貝爾.李〉。這年的10月7日,也就是愛格‧艾倫坡過世兩天後,跟他的訃文一併刊登於《紐約每日論壇報》上的,正是他這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,仍為許多人所魂牽夢繫、難以忘懷的一首詩──〈安娜貝爾.李〉!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2007年出版一本小說,中文譯本的書名為《優美的安娜貝爾.李 寒徹顫慄早逝去》(聯經出版),誰也想不到事隔快一百六十年以後遠在日本,安娜貝爾.李竟又成為大作家一部小說靈感的泉源! 二十世紀中期風靡一時的暢銷小說《羅麗塔》的作者納博科夫承認,他寫作的靈感,很多來自〈安娜貝爾.李〉這首詩,甚至還考慮過要用詩中多次出現的「海濱國度」(Kingdom by the Sea)當作《羅麗塔》的書名呢。 美麗女人的死亡,是世上最佳寫作題材 至於後世論及愛格‧艾倫坡寫〈安娜貝爾.李〉這首詩的靈感,不知為何,都不太認為就是來自前述那個流傳的故事,而是得自一兩個或者好幾個甚至許許多多在他一生中所遭遇的女子。但作者本人似乎不曾就此事做任何澄清或表明,何況寫下此詩隔不多時他就過世,他若真有定見要以此詩影射一位特定的對象,死前盡可不直言明指,總也有種種暗示的機會。但據記載,關於此詩他只說美麗女人的死亡,是世上最佳的寫作題材。而且一寫完就忙著趕緊送去給報紙刊登。他或許認為這首詩不管怎樣,先得將它發表出來,公諸於世,才是當務之急吧。 那是在許多許多年以前 〈安娜貝爾.李〉這起始的節句,就像劇院舞台的絲絨帷幕徐徐地啟開,引導讀者來到一個「海濱國度」;美麗神祕,如夢似幻……但從「或許你知道安娜貝爾.李就是她的名字」,或許愛格‧艾倫坡欲藉前述那一則查爾斯敦傳說,表明這個「國度」是也有可能存在,不見得就是子虛烏有的。但詩中他用第一人稱,不免會讓人聯想到詩裡的女子可能和作者相關。詩人刻意以「我」取代「他」,推測其用意,是不要讓聽過查爾斯敦那一則傳言的人,以為這首詩僅僅是要把那流傳的故事,加上一些編撰文飾寫成可歌可泣的詩篇而已。 愛格‧艾倫坡本身就充滿傳奇性 只活到四十歲的愛格‧艾倫坡本身就充滿了傳奇性,他是文字的奇才,創意的怪傑,還是個酒鬼,一身都是病,卻又要靠寫作維生。作品雖多種多樣量也多,卻並非都是濫竽充數,他研究密碼學和天文星象,並將之納入、精心引證在他那些充滿恐怖和神祕的作品裡。他窮愁潦倒,死因不明,據稱至少和他七八種病史的湊巧併發有關係。像這樣的一個詩人作家,寫出那篇灰黯詭異,令人惶惑顫慄不已的敘事詩〈烏鴉〉(The Raven):「……夢夜鬼魔的眼神/燈光下/牠投在地上的魅影飄浮/與幽靈共舞……」似乎並不讓人意外,詩中那詭異古怪的,不論問什麼牠的回答從頭到尾都是那一聲:「Nevermore(死了就沒了)。」讓人覺得這烏鴉跟作者的形象倒也相得益彰呢。 寫於1845年的〈烏鴉〉,和死前的最後之作〈安娜貝爾.李〉是愛格‧艾倫坡最為膾炙人口的兩首詩。最令人難解的是,這一位精神躁鬱,到後來幾近狂亂的酒鬼詩人的最後詩作,竟有如卡通童話般的夢幻,純真而矜貴,且帶著一種虛靜絕俗,不食人間煙火的氣息,後來它終究成為英美,甚至全世界文壇的經典詩篇,備受稱道,傳誦不輟。在那神祕奧渺的濱海國度,黑夜裡星光閃耀是安娜貝爾.李美麗的眼睛,月華四射是世人永無息止嚮往著、愛慕著的,她那一顆至純至真至美的靈魂! 月光的照射就讓我夢見美麗的安娜貝爾.李 美麗女人之死是愛格‧艾倫坡最喜愛的題材,〈安娜貝爾.李〉以外,〈烏鴉〉,還有兩首〈給海倫〉各寫於1831年和1845年,都是在縈懷和感念死去的美麗女人。以上的節句,和以下1845年的〈給海倫〉中的詩句似可類比: 那眼睛是為點燃為光照 兩者都是讚頌詠懷「美麗女人」消殞後的眼睛,後者的辭藻雖較前者穠麗精巧,但還是流麗清暢的前者較能成為受人矚目的經典詩句吧。兩篇〈給海倫〉和其他那些「美麗女人的死」的詩作之中,愛格‧艾倫坡喜用許多的典故,如「豐美啊希臘/榮耀哉羅馬」,但在〈安娜貝爾.李〉的詩裡,恐怕除了「安娜貝爾.李」這名字是來自查爾斯敦傳說以外,似乎完全不用什麼典故,這也造成此詩因「無障礙空間」,而使各種文化背景的人能夠愛不釋手的緣故吧。 然而,詩中的「濱海國度」雖不算是什麼典故,「願祢的國降臨(May Your Kingdom Come)」,這是在西方社會家喻戶曉《聖經》中〈主禱文〉的第三句,因而這「濱海國度」和「願祢的國降臨」之間,就不免會在想像中,兩個虛虛實實的「國度」產生相互指涉的現象,不意卻因為「濱海」又加上詩情畫意的渲染,使這如夢似幻,虛無縹緲的國度──Kingdom by the Sea,竟像聖殿一樣森森然從詩行文句間聳立了起來! 恍如「夢中之夢」的神祕美麗不朽詩篇 愛格‧艾倫坡這類詩作中「美麗女人」的名字,除「海倫」以外多半沒有特定的指涉者,〈烏鴉〉中的「蓮諾(Lenore)」似乎只是取其聲韻,剛好能和烏鴉說的「Nevermore」押韻罷了。至於〈安娜貝爾.李〉這取自現成的傳說的名字,可能連作者都沒想到會在詩中產生如此絕佳的聲韻效果。因此在這類詩作裡主角的名字,或許只是「美麗女人」的代名詞,再者,不過是讓它能在詩裡發揮音響特效罷了。 「美麗女人的死是世上最好的寫作題材」,這句話值得我們仔細檢驗和玩味,譬如此詩之中對於「美麗的安娜貝爾.李」,除了死後令人想到她的眼睛如同月華四射、星光閃耀以外,似乎沒有著墨於她任何其他部分的美麗。況且詩的開端說到這一對愛人都還是「child(小孩)」,所以他們絕無可能有一絲情慾的相愛,幾乎就等同於至純至善的真理了。「美麗女人」在兩首〈給海倫〉裡都還看得到實體女人的身影;來到〈安娜貝爾.李〉,「美麗女人」變成一道光亮,一陣照射,甚至只是「Annabel Lee」被吟誦的時候,所發出一溜溜鏗鏘美麗的聲調了! 此詩中女主角的死因其實也是很卡通童話式的。起於天上六翼天使的妒嫉,颳起一陣刺骨寒風,襲擊而來致她於死地。她死亡的原因並不是重點,對現實人間裡的愛格‧艾倫坡,或對詩中的「我」而言,「美麗女人」都必須死亡,才是最後的救贖,也是必然的真理。必須經過死神的洗禮,通得過黑暗的幽谷,一道光亮的美的傾注,一束照射的愛的眼神,才能成為與日月爭輝的永恆。 一個生前窮愁潦倒的酒鬼詩人,誰會想到在他行將就木之前,竟然吟出這麼恍如「夢中之夢」(注)的神祕美麗而不朽的詩篇〈安娜貝爾.李〉,而且能在詩裡建造一座森然聳立,虛實交織、人神共處的美麗殿堂──「Kingdom by the Sea」,成為後世文學創作者不絕如縷的靈感泉源。這件逸事發生的本身不僅很是弔詭,而且也很是神祕美麗而不朽,不是嗎? ●注:〈夢中之夢(A Dream Within a Dream)〉也是愛格‧艾倫坡所寫的一首詩。 【2010/03/13 聯合報】 |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