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雖然已經過了好幾天了
但每當我練琴時還是忍不住介意
到底是什麼樣的觀念迼就這樣的偏差
為什麼看到主修古箏的人
就大聲喊老師同時雙眼充滿崇拜
面對中國笛這項樂器
卻可以在主修這樂器的人面前
不在乎地認為自行吹吹就好
選用的教材居然是董榕森!

難道樂器也有高下之分
殊不知每項樂器皆有其必須深入鑽研之處
皆有各自必需突破的關卡
同樣是吹竹笛
風門、口腔大小的不同、丹田的力道
不只影響了竹笛的發聲、音色以及音準
更影響了氣息變化的運用
有些著名笛曲的慢板
其細膩典雅高深之處
正在於曲中每一個音符的用氣、角度皆不同
當中需要習曲之人細心的研摩、用心的體會
同時配合樂句強弱轉換與換氣地方、時間
何況不同風格的樂曲各有其獨有的技法
以表現樂曲或流派特殊的風貌

也許每個人學習樂器的目的是不一樣的
也不是每個人都了解每一種樂器
但面對不同專業的尊重
卻是每個人都該具備的態度



2008/03/09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精靈 的頭像
    精靈

    漫步心靈深處的精靈

    精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